最近這段時間不少人提出「科技股泡沫2.0」的意見,因為美國的科技股不論股價,還是估值都一直在佛新高,而星期四五兩日回調更讓人想是不是泡沫爆破的開始。在2000年的時候,世界經歷已經歷過一次科技股泡沫爆破,因此這讓人心中留下不少恐懼,擔心歷史會否重現。

有些人想說歷史總會重複,但是我認為歷史只可以參考,最多以一個相似的情況出現。在2000年的科技股大都是以概念上市,公司還未有實體的盈來或賺錢能力,但就受著投資者一些「炒概念」的情況,最終泡沫爆破、股價大跌。可是,現在的科技股大都有實體的盈利和賺錢能力,與2000年的已經不同,只是估值高與低的分別。
最近正好重看Howard Marks的《投資最重要的事》,這本書是我每年都會重看一次的一本書,因為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。我在還未進入投資市場時已看了一次,到我投資了大半年的時間再看多一次,這次已經是第三次了。書中有一部分說到投資者要知道市場在週期中的什麼位置,但坦白說這是一件很難的事,特別是現在的狀況。
第一,實體經濟與股市脫軌,這件事都不太難理解,因為印銀紙的規模讓銀紙泛濫,讓人知道要把銀紙轉換成資產。可是,若經濟差到連一眾新經濟股的賺錢能力都削弱了,這會否讓新經濟股的估值有一個調整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